半岛官方体育中山制作 战饱再响

日期:2023-11-03 20:53 | 人气: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无论格局如何变,制造业当家的基调始终不变。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做大做强中山企业,为高质量发展闯出新路。

半岛官方体育中山制作战饱再响

  以奋斗作序。辞旧迎新之时,我们看到了中山的决心、中山的信心、中山的改变、中山的潜力——直面历史问题,把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等关键词落实到工作实处,中山正拿出一套全新的“战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制造业分工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作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排头兵的广东,正坚持制造业当家,加速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

  智者顺时而谋。面对产业梯度转移、区域产业融合加速、数字化浪潮冲击传统制造形态等必然趋势,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又走到了新的历史节点。制造业高速发展四十余年后,这座城市又开始了新一轮产业竞赛。

  加速挺进数字经济新战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发展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弯道超车”。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服务企业增资扩产为抓手,打造更多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参与产业竞赛“中流击水”。半岛官方体育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扭住“招商引资”的牛鼻子,借力“工改”打造十大现代主题产业园,加速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产业融合发展,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

  制造兴,则中山兴。奔向2023年,这个曾深刻塑造了昔日中山辉煌的发展逻辑,将始终成为明日中山动力的来源。

  马鞍岛上,建设工地热火朝天,拔地而起的产业园群昭示着中山制造的未来;城市东部环湾的黄金地带,明阳电气、大洋电机等雄心勃勃的龙头企业,以工厂为起点谋划下一个四十年;西北镇街的传统制造产业带上,来自家电、照明、食品饮料行业的龙头们,以自我变革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中山企业强烈的进取心表明,这座城市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不容错失的三个历史机遇:

  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正在重塑珠江口“黄金内湾”的地理空间。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产业发展中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通过跨区域的产业分工,携手共建大湾区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同打造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半岛官方体育一份深圳市制造业迁移报告显示,从2016年至2021年,中山成为深圳市制造业企业“整体迁移”的主要对象。

  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等城市发展决策,正在重塑中山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空间。截至11月15日第五批项目集中动工拆除,中山今年平均每天拆除整理近35亩低效工业用地,面积近三个半足球场。已整备出的近1.1万亩工业用地,成为中山企业增资扩产与中山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舞台。

  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发展,重塑了传统产业的发展生态。今年以来,中山全市新增超5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山市政府以真金白银切切实实推动传统制造业借技发力,借智升级,为的就是产业小步快跑,跟上这一轮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步伐。

  中山的优势,在于产业的“厚度”:去年印发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培育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区域布局中,将中山列为19个产业的布局城市。其中,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3个产业将中山列为核心布局城市,体现了以制造立市的中山在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中的优势与重要性。

  中山的忧思,在于产业的“传统”:在近日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中山尚无产业集群入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引培育,仍迫在眉睫。

  跳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维惯性,才有可能涅槃重生;打破低廉要素成本竞争的发展惯性,才有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达能(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达能公司”)的展厅里,该公司华南区运营总监李建俊表达了达能中山工厂的数字化转型愿景。展厅的显眼位置,摆放着刚刚获得的“中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牌匾。

  2022年,不同维度的数据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1—10月份,全国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4%,技改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比重达40.9%。

  今年11月,2022年中山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名单正式公布,入选的10家企业,几乎代表了中山传统产业的完整面貌。如美的环境电器、格兰仕微波生活电器的入选,代表着千亿级白色家电产业集群的集体转向;明阳电气的入选,代表了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先进水平。

  小榄镇菊城大道上,达能中山工厂的园区里仍然部分保留着三十年前的乐百氏工厂老建筑。乐百氏的故事仍在记忆中回荡,老工厂却焕发了新生机。从2018年起,达能公司在这里办起了数字化转型课堂,组建了专门的智能制造团队,累计投入约3500万元,探索建立智能制造体系,完善数字化解决方案。

  车间里,通过实时显示集成系统的大屏,车间工人不需要再对灌装产量、入库数量等数据信息进行人手校对检查、清点记录;坐在电脑前,打开达能自主研发的数据后台,车间里的每一条生产线,生产线上的每一台机器,都成为动态热图上的2D投影。

  生产线上方,是不断跳动的四个数据:运行时间、灌装产量、入库数量;生产线上,裹包机、称重机、标检机半岛官方体育、套标机等,每一台机器都标注出了实时产量与速度。坐在办公室里的经理,如果发现某一个环节数据出现异常,可以直接给对应操作机器的员工打电话。

  过去数年时间里,达能中山工厂的人员减少了大约30%,生产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如今,达能中山工厂约200名员工,每年创造着约10个亿的销售额,人均产值达到了500万一年。

  行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集群,其产业变革往往由行业龙头制造企业牵头引领。这是广东省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一大趋势。以行业公共服务企业牵头,推动行业集中度较低的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则是另一条重要途径。

  今年,中山发布的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相关新政策中,除了提出每年认定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和示范车间、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针对制造企业的奖补措施外,还对落户中山的高水平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赋能平台提出了奖补方案,明确平台为企业提供“上云上平台”、诊断咨询、解决方案等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按照绩效给予奖励。

  产业不会“蛙跳”。在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政策背景下,中山需要在未来的区域产业现代化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抓手,发挥中山供应链优势,面向未来打造湾区制造的新支点。

  打破困扰十年之久的用地难题,明阳集团总部项目破土动工;健康基地园区“老树发新枝”,多家企业拍下产业用地谋划扩大产能;全市18个增资扩产项目“拿地即动工”……穿越“市场寒冬”,中山本土企业的新气象,映衬出有为政府的担当。

  增资扩产,对当下阶段的中山企业来说,是一道需要勇气的选择题。2022年严峻的市场环境考验着制造业的韧性,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增资扩产如逆水行舟,需要企业家们坚守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

  对当下的中山来说,推动企业增资扩产则是一道没有退路的必答题。服务好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其目的在于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建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产业集群链条的安全稳定。

  “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是最好的招商引资。”一年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在多个场合强调了服务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的重要性。一系列项目落地动工的提速、一批批政策工具箱的完善、一项项审批速度的刷新,浇灌了中山产业再发展的新生态。据中山市工信局统计,2022年纳入动工计划的增资扩产项目共计250个,计划投资总额481.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0.6%。

  “在我们手头的政策,只要有利于发展的就放。”2月21日,在虎年首场增资扩产企业家座谈会上,郭文海就指出,要坚决打破政策的天花板,全面梳理、改革现有不接地气、不利发展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激发民间和市场的投资热情,全力为发展松绑。

  “能放则放”的具体实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松绑”,二是向镇街“放权”。

  对企业的“松绑”,立竿见影。1月底,中山出台《关于支持优质工业项目落实放管服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工业用地进行控规调整,最大限度挖掘存量工业用地潜力。同月,中山市统筹开展控规调整工作,允许各镇街对全镇(街)范围内需调规工业用地统一开展规划条件论证工作。截至目前,中山所有镇街工业用地规划论证已通过市规委会审议,“放管服”政策已推动增资扩产项目超176个。

  向镇街的“放权”,落地生根。“我们要充分相信镇街,对镇街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所涉及的审批权限,原则上能放则放、应放尽放,把镇街稳经济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9月9日,中山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审议《中山市意向供地增资扩产项目准入及审议工作规则(试行)》等政策。郭文海强调,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推动极其宝贵的本土增资扩产项目早落地早动工早投产。

  “松绑”是因,“提速”是果。随着相关政策的先后出台,项目服务机制进一步理顺,增资扩产项目准入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增资扩产项目落地加快推动。反映在经济数据上,是今年1-10月,中山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6%,项目落地带动工业投资“量”“速”提升。

  市场千变万化,自强方能不息。穿越寒冬,放眼更长远的经济周期,增资扩产是中山企业停止精神内耗,面向自我求索的最优途径。

  2022年已近尾声。半岛官方体育从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到增资扩产、招商引资,中山今天的努力,将为明天的高质量发展打下桩基。从企业增资扩产与政府招商引资动态来看,项目质量更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数量更多、项目推进效率更快,已经成为中山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增资扩产,是将本土企业培育成为真正龙头企业的必由之路。”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推动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是中山发展经济风险最小、最有把握且最熟悉的道路。尽管每个城市都希望招揽拥有更高技术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中山在发展本土企业方面有经验、有人才、有渠道,不应当丢了优势转而“重起炉灶”。

  因此,中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两条腿走路,两个拳头出击”,既要招引拥有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又要注重原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如果本土企业不增资扩产,就无从发挥本土产业优势,支撑中山的再工业化。

  陈鸿宇认为,城市招商引资、增资扩产的方向,要看市场在哪里。中山经过40多年的发展,尽管存在“星星多,月亮少”的问题,但这是制造业城市的共性问题,“星星”本身是有市场的。只有深挖市场潜力、充分开发市场,才能具备培育龙头企业的基础。

  “不是说生产规模大的就是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要在本行业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牵引、支撑作用。”陈鸿宇说,今天的中山,要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上“补短板”,要补的是产业结构的不均衡、不合理,不衔接。因此,需要培育更多具有研发能力、带动能力、支撑能力、市场占有能力的企业。

  在具体建议上,陈鸿宇认为,一是要对中山本土企业情况做详细梳理,摸清龙头企业的现状和家底,对产业链及企业需求及短板形成清晰认知,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充分了解企业增资扩产需求,有的放矢地针对有意愿、有市场、有基础进行增资扩产的企业提供政策扶持;三是要为企业增资扩产创造更好的环境,包括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环境和舆论环境等;四是要引导企业增资扩产与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机结合,在发挥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引导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及新兴产业方向发展,实现产业“新老结合”;五是以更加开放的思维,让资本“流进来”,企业“走出去”。

旋转小火锅定制流程

免费咨询

提供图纸

免费设计

免费报价

无忧安装

终身维护